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思路浅析 | 如何编制清单有哪些技巧方法

2017-8-24 10:30 来源: 《和碳视角》 |作者: 朱颖

摘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通过识别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和吸收汇,可以掌握不同年份分区域、分部门、分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即所谓“摸清碳家底”。本文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现状和其在全国碳减排中的作用研究,简要分析温室气体清单在全国城市碳峰值研究中起到的作用,着重介绍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思路。

关键词: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城市达峰;碳排放碳减排;编制思路

 

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秘书处正式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进一步明确将“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作为中国自主贡献目标。中国政府同时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45 亿立方米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碳排放约束,而碳排放目标制定与考核、碳交易明升m88建立都需要完备的数据支撑,都离不开温室气体清单这项基础工作[1]

通过研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排放水平,可以清晰地掌握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和组分,辨识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其排放特征,跟踪温室气体增减变化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进而确定减排目标,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提出切实、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方案,有力推动城市向低碳化方向发展[2]。本文论述了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现状和其在全国碳减排中的作用,分析了温室气体清单对我国城市达峰的作用,并对如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提出看法。

1概念

温室气体清单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排放和吸收的温室气体信息的全面汇总,覆盖范围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大领域,以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6类温室气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是指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不再继续增长。

城市达峰方案是指,为实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目标、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市低碳竞争力和宜居程度,因地制宜制定的综合方案和行动计划。

2温室气体清单研究进展和用途

目前全世界已有45个国家完成2003-2014年度清单编制,其余国家也陆续参与了清单编制。我国已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中公布了1994年和2005年度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并要求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完成 2010和2012年度省级清单。随着低碳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加入到清单编制行列中,江苏省、广东省和江西省约50%的城市已开展编制工作,浙江省则全面推行了省市县三级清单常态化编制。

清单编制通过识别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和吸收汇,可以掌握不同年份分区域、分部门、分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即所谓“摸清碳家底”,而在此基础上,清单对其它低碳工作的支撑作用也非常显著。

一是支撑碳考核。国家《“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各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任务,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减排路径和主要任务,准确估算省市县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完成各级温室气体控排目标分解的前提,也是考核控排目标是否完成的必要依据。

二是辅助碳决策。清单结果有利于各级政府针对不同部门、行业的排放特征制定切合实际的控排目标和任务措施。同时,通过对不同年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来评估